人民日報指出蘇超與國足並非對立,兩者需相互支撐

來源:人民日報2025-07-09 14:29

7月9日訊 《人民日報》的文章討論了“蘇超”聯賽的發展,並提出了“蘇超”與國足之間應是互助關系而非對立。在上周末舉行的南京與蘇州的“江蘇一哥”之戰中,吸引了超過六萬名觀眾到場,創造了“蘇超”賽事的上座率新高,顯示出這一聯賽的熱度仍在增長。

然而,隨著熱潮的升溫,網絡上出現了一些不實言論,甚至有些人借機貶低國足與中超,將相關比賽的畫面重新剪輯,嘲諷國家隊球員。中國男足未能晉級美加墨世界杯,確實傷害了眾多球迷的感情,大家對國足的期待與失望交織。然而,若僅靠迎合網絡流量而忽視事實,勢必會扭曲“蘇超”的真正意義,這對中國足球的生態健康發展無益。

從貴州“村超”到江蘇“蘇超”,這些草根和業余賽事的成功,實際上並不在於球員水平的高低,而在於它們能夠讓普通民眾成為比賽的主角,真正體現出足球的“接地氣”。這些賽事並非依靠資本驅動或專業包裝,而是通過“體育+文旅”的模式,聚集了強大的社會能量。更重要的是,它們激發了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足球的熱愛。

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蘇超”的火爆並不等同於中國足球的整體好轉。即便“蘇超”獲得成功,也無法替代中超等職業聯賽的重要作用。面對當前中國足球發展面臨的低谷,真正的振興需要系統性的變革,包括人才培養、青少年培訓、職業聯賽的提升等多個方面,這並不是靠少數教練或幾名球員就能解決的問題。

“蘇超”和“村超”等基層足球賽事,正是為增強民眾凝聚力而設的熱身賽,而職業聯賽與國家隊則代表著足球競技的主舞臺。兩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應該形成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結構。

“蘇超”不僅反映出中國足球當前的狀態,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如果“蘇超”的熱度能夠激起更多孩子對足球的熱情,並鼓勵家長支持孩子踢球,那麼無疑為中國足球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與希望。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