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足協官網2025-05-14 22:28
足協的評議就像是在給你一巴掌,然後再輕聲告訴你:“別擔心,我會把這件事情處理好的。”在剛剛過去的那場中超第11輪的較量中,上海申花3-1戰勝梅州,而這一場比賽的判罰卻註定會成為大家茶余飯後的談資。要知道,在第60分鐘的時候,申花的一個進球可謂是充滿爭議,裁判居然認定這個進球有效,結果這波操作可真是讓人感到目瞪口呆。
經過足協的“悉心研究”,評議組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在申花的進球過程中,27號球員可憐的越位狀態正面臨著拉扯與幹擾,類似於在進行一場與芝麻球的搏鬥。按照參賽規則,這個越位犯規根本不應該被忽略,因為他可是直接影響了梅州隊員對球的控制。而VAR?噢,它不是在夢中吧,居然完全沒有參與到這個關鍵時刻中。
所以,足協的結論是明確的:裁判的小腦袋瓜決定進球有效的那一刻,簡直是在給自己的裁判生涯抹黑。這不是簡單的錯誤,而是一種“放水式”的裁判選擇,讓總是“小心翼翼”的梅州隊無辜受害。真不知該說裁判是太自信還是太昏庸了,竟然放過如此明顯的越位犯規。
總之,這場比賽不僅讓申花嘗到勝利的滋味,也給了足協一個“訪談”的好機會。或許在未來的賽事中,大家都應該帶著放大鏡去審視每一個判罰,因為在這個江湖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再者,VAR的關鍵性作用何時能夠被真正重視?無疑,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或許需要更多的“技術員”介入,而不僅僅是裁判的那顆迷迷糊糊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