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紐約時報2025-05-04 00:17
在2005年5月3日的歐冠半決賽中,利物浦與切爾西的對決成為了足球史上充滿爭議的一幕。比賽第4分鐘,利物浦的路易西-加西亞試圖破門,關於球是否完全越過門線的爭議在賽後引發了廣泛討論。主裁判盧博什-米歇爾在助理裁判的指示下,最後判定這個進球有效,利物浦因此以1-0擊敗切爾西,順利晉級決賽,最終還獲得了那一季的歐冠冠軍。
切爾西當時的主教練穆裏尼奧對於這個判罰非常不滿,首次提出了“幽靈進球”的說法。米歇爾在事後表示,他始終相信助理裁判的判斷,並補充道,如果未判進球,他會給利物浦判罰點球,並將門將切赫罰下。然而,爭議並未因此平息。《The Athletic》最近在這個事件20周年之際采訪了當晚的幾位關鍵人物,重溫了那一刻的緊張氣氛。
切爾西的後衛約翰-特裏表示,自己那時可能是距離球最近的人,盡管威廉稍微觸碰了球。他堅信這是個並不算數的進球。“我寧願對方的進球有效,我們認輸了,但那種‘似進非進’的感覺讓我十分不安。”他希望如果能運用現代科技重播,或許能夠厘清真相,並提到VAR的存在正是為了處理這些爭議。
另一名切爾西後衛裏卡多-卡瓦略則提到,他的視線受限,只能看到威廉回追解圍,無法判斷球是否越過了門線,但他回憶威廉卻堅稱球已經出界。
來自利物浦的中場迪特馬爾-哈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邊裁立即示意進球有效,安菲爾德立刻響起歡呼聲。他強調面對切爾西的強大防守,球隊必須把握開局機會,“這是一個夢幻的開局,體現了我們配合的默契。”他也承認不確定球是否過線,但更希望得到切赫的紅牌和點球,而不是直接判進球。最終,穆裏尼奧的抗議反而忽略了他們可能少打一人的事實。
切爾西後衛羅伯特-胡特從替補席觀看比賽,他對判罰持懷疑態度,問道:“球進了嗎?”他認為由於沒有技術支持,只能接受判罰,雖然感到不公,但也只能繼續前行。
利物浦的主帥拉斐爾-貝尼特斯在參與歐足聯會議時,每當談到那一晚,他都會對切赫說:“好吧,給我們點球和紅牌吧,別再抱怨那個進球了!”這種輕松的對話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足球比賽中的緊張和趣味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