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體:國字號球隊的風格顯得頗為淩亂 各國主帥的混搭組合令人難以理解

來源:東方體育日報2025-04-09 14:38

4月9日訊,隨著國青和國少的相繼失利,無緣世青賽和世少賽的現實無疑讓人心痛。在這一背景下,媒體人沈雷在《東方體育日報》上發聲,認為足協對各級國字號球隊的輪換主教練行為實在是不負責任。

“混搭組合極不負責”一文中提到,盡管各個球隊在場上的表現各不相同,最終的結果卻是毫無懸念的。U17亞少賽的小組賽中,中國國少隊前兩場均以1比2敗北,早早失去了晉級世少賽的希望。中國足球在這項未成年頂級賽事上已經曠費了整整20年,而在世少賽名額擴展至48支球隊的情況下,中國足球依舊被冷落在門外,真是不勝唏噓。

令人更加失望的是,這支國少隊在亞少賽預賽與正賽之間的表現相比形成了鮮明對比。去年,執教球隊的上村健一在與韓國隊的交鋒中,雖然最後只收獲平局,但當時的場面顯得格外有利,歷史上這是中韓國字號球隊交鋒罕見的局面。國內輿論本對此寄予厚望,然而在沙特出現的國少隊卻又回歸了中國足球的老路——像揭幕戰那樣,輸了就意味著生死,生死戰再輸則只能為榮譽而戰,可謂可悲。

這次的不如意同樣帶來了輿論的猛烈攻訐。雖然如是,但我們也得承認,這撥年輕球員其實具備相當的實力,整體水平以及尖端球員的數量都明顯優於1993年至2003年那一代人。這一點在業內已成為共識,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有所改變。

然而,錯失世少賽並非如以往那般令人惋惜。自2025年起,U17世界杯將改為一年一屆,並保持在48隊規模,隨著中國足球青訓的不斷進步,重返世界舞臺的可能性只會增大。然而,若中國足協繼續坐等機會,而不去積極準備,那將是一種極為錯誤的態度。機會再多,若無準備,結果依舊是悲慘。

因此,亟須明確國字號球隊的發展方向,建立起統一的體系框架。如今的亞洲與世界U17賽事已經不再如過去那樣單一,隊伍組建需要更多的主教練,更需要統一的技戰術風格,使整個團隊能在更高年齡段時實現有效融合。可現實是,當前中國足球U系列球隊的風格雜亂無章,既有U17和U16的日本教練,也有U20的塞爾維亞教練,再加上U22的西班牙教練,這樣的混搭無疑缺乏了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一次失利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道細節而細節,卻始終無法從更長遠的角度汲取教訓。國足十有八九將在六月結束世預賽,即便運氣如虹,也只能延續至十月。從國足到即將結束任務的U20和U17,再到未來備戰的U16和U22,中國足協務必要認真規劃整條發展路線。雖然時間尚且充裕,但時間卻不會一直等人。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