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熱潮掀起國企進軍中超的浪潮 花錢謹慎成了新風尚

來源:澎湃新聞2025-02-26 10:19

據《澎湃新聞》報道,隨著足改方案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紛紛涉足中超聯賽。然而,面對這樣的機遇,各類國企在花錢方面顯得格外謹慎,理性消費成為了主旋律。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張慶坦言,過去的高額投入往往違背了經濟規律和職業足球的發展邏輯,這種現象亟待改正。真正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必須關註投入與產出的平衡。他舉例說,NBA是一個封閉聯賽,俱樂部本身就可視為利益的資源,可以通過資產的出售實現盈利。然而,中超則是開放性的聯賽,因此俱樂部的支出和收益之間的關系更加需要仔細權衡。

在今年1月底中足聯首次會員大會上,上海申花俱樂部的董事長谷際慶當選為副理事長,他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強調了投入產出比的重要性。他指出,雖然球迷渴望俱樂部能取得優異的成績,然而這背後實則是投入問題的體現。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須認真考量這是一家職業俱樂部,投入與收益之間的循環關系更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若能在這一循環中找到良性的突破口,則或許能進入一個健康的良性循環。

申花俱樂部的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球隊在上賽季只差一分便可奪冠,如今新賽季的目標不言而喻。盡管球迷期待俱樂部能投資一名身價數百萬歐元的外援前鋒來替代離隊的馬萊萊,最終,他們選擇了92萬歐元簽下米內羅,說明了實際情況的考量。

相較於歐洲聯賽,中超俱樂部在自我造血能力方面差距顯著。中超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門票銷售、地方體育管理部門的補貼(通常在兩三千萬元)和聯賽分紅(每家俱樂部約一千萬元)。因此,對於絕大部分中超球隊而言,年年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極少數利潤良好的俱樂部也需精打細算,嚴格控制投入,維持在億元以下,並在門票和管理部門補貼方面做到極致。

張慶表示,除了追求成績以外,中超俱樂部同樣需尋求盈利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俱樂部有所進步,但仍存在大量提升空間。他指出,中國的職業體育在球迷社群建設方面長期投入不足,足球、籃球和排球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過去一年間,一些文化建設的進展值得註意,例如蓉城南看臺為清潔工致敬,以及工體看臺為已故球迷設立專屬座位等人性化的關懷,能更好地與球迷建立情感紐帶。

最後,張慶還提到,地方政府也希望通過體育活動來促進消費,嘗試將文化、旅遊與體育結合,實現綜合效益的提升。盡管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但必須盡力去探索。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